2011-11-25 03:00:35
部分輿論將其解讀為政府意在 “曲線救市”。有業(yè)內專家認為,新政對市場是個利好,表明政府在默認房價上漲的事實,“舊標準已是不得不改了”。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曉杰 發(fā)自武漢
每經記者 劉曉杰 發(fā)自武漢
在市場整體逐步“入冬”的大背景下,昨日(11月24日),一則“武漢豪宅稅標準將去除單價7000元/平方米這一標準”的消息無疑給樓市帶來久違的暖意。對此,部分輿論將其解讀為政府意在 “曲線救市”。有業(yè)內專家認為,新政對市場是個利好,表明政府在默認房價上漲的事實,“舊標準已是不得不改了”。
7000元“豪宅”標準飽受爭議
在寒冷的季節(jié),任何一點火苗都會帶來暖意。
昨日(11月24日),一則關于武漢豪宅稅標準將被調整的信息,在數(shù)小時內便被當?shù)財?shù)家論壇轉載并引起熱烈討論,更有網民直稱這是地方政府在“曲線救市”。武漢當?shù)孛襟w報道稱,實行近3年的 “單價7000元/平方米”豪宅稅標準將被去除,相關文件正在提交審批,不日將正式出臺,“總價由100萬元上調至130萬元”。如果上述信息屬實,那么將意味著武漢三環(huán)內所有新房將結束“被豪宅”的命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2008年11月,武漢頒布了現(xiàn)行的“豪宅稅”征收政策,即對非普通住宅征收3%契稅,對普通住宅征收1.5%契稅。購房者所購房屋被認定“非普通住宅”的條件有三,符合其中任何一條,即被看作是“豪宅”,必須被征收3%的契稅:(一)住宅小區(qū)建筑容積率在1.5以下;(二)單套的建筑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上;(三)單價7000元/平方米以上且總價超過100萬元。自去年開始,“普通住宅”被細分首套和第二套予以分別執(zhí)行1.5%和3%的稅率,但“普通”和“非普通”的認定標準一直未變。
根據(jù)億房網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11月份第4周武漢主城區(qū)在售的274個樓盤成交均價為7813.63元/平方米,“在已售樓盤中,成交價格在6000~8000元/平方米占整體成交量的43.39%,其次是8000~10000元/平方米以上占比27.83%,售價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 則 為17.72%”。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現(xiàn)行標準,武漢在售樓盤大多數(shù)不得不被定義成“豪宅”,并須按照3%的標準被征收契稅。對此,早有人士就直白地調侃稱,武漢市民呈現(xiàn)出一邊在溫飽線上掙扎,一邊卻已經住上了“豪宅”的尷尬局面。
專家建議應讓利于民
如若上述傳言屬實,那么這無疑對武漢樓市是一利好信息。
對此,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華中分院研究副總監(jiān)李國政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武漢中心城區(qū)住宅容積率普遍都在2.0以上,如果政府刪除“7000元”的認定標準,這對市場來講是個好消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救市,或許二手房稅費也會因此而降低一點”。
不過,李國政也認為,這一消息對購房者而言也難說是個很大的利好,“其實標準提高背后是默認房價上漲現(xiàn)實,把高檔住宅的標準不斷提高,這會造成一種暗示,就是單價7000元的房子在武漢已經是很普通了”,“對于普通購房者而言,降價才最為實惠。如果房價每平方米下降幾百元,什么稅費都回來了”。
“國家關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主要是針對投資和投機型消費。對真正需要買房的群體來說,這個肯定可以提起他們的購買興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教授、湖北統(tǒng)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在現(xiàn)有契稅稅率已經考慮到首套房和第二套房的基礎上,政府對“豪宅”的認定條件應該只參考“總價”和“面積”這兩個標準,“不應該把單價計入認定條件”。他進一步分析稱,因為市場變化不斷加快,原有的“豪宅”認定標準中最不合理的就是單價,“總價和面積已經足以反映房屋的性質,單價也會體現(xiàn)在這兩個標準中”。
同時,葉青還指出,在國家財政收入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房屋契稅作為一個小稅種,政府應該真正做到讓利于民。地方政府的稅收政策應科學制定,在房價變化加快的時候,相關認定標準的調整也應加快頻率”。據(jù)悉,武漢這一修改方案已經進入職能部門報批階段,調整初步計劃已確定,還需征求意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