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11-10 09:28:51
ST生化從來就是一家不缺“故事”的公司,盡管這些故事經常是以“事故”的面目出現。今天的ST生化,因為重組變臉,再度引發(fā)中小投資者的不滿……
ST生化何以屢屢生事
ST生化在振興集團控股以來可謂一直“多災多難”,重組前所編織的美好前景在重組之后全部“變臉”,最后導致公司再次被ST并面臨退市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ST生化在2015年11月7日公布的“關于深圳證券交易所2015年半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自曝,“公司自前次借殼上市以來,債務訴訟不斷,被深交所出具過退市風險警示、其它風險警示。最近一年內,公司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被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
據了解,原大股東三九醫(yī)藥對股權轉讓顯示出了信心。其表示,由于振興集團置入公司的振興電業(yè)已成為公司的重大經營性資產,因此,三九醫(yī)藥認為,上市公司受讓方已對ST生化進行了實質性重組,且股份轉讓事項已不存在障礙。
此時,市場對于史家入主ST生化可以說是歡呼聲一片,但這種歡呼聲并沒有持續(xù)很久,在2013年,ST生化爆出“大股東背7億元債務,子公司擔保2億元債務遭剝離”的負面新聞。雖然公司澄清稱債務只有2億元,但該項債務也嚇退了一批投資者。
根據ST生化小股東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資料顯示,振興集團用所屬價值3000萬的電廠設備,評估了3億元,在2007年12月份通過置換裝入了上市公司。2009年,該電廠就因為環(huán)保問題停產至今,生產線已經成為廢鐵。2009年到2014年,電廠累計計提壞賬已經超過1億元。
可以說,史家入主ST生化完全是導演的一場“空手套白狼”。用身負巨額負債的資產來置換公司股權,還長時間不支付尾款,僅用定金就能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史家也算是資本市場的“奇葩”了。
除了振興集團注入資產出現問題外,振興集團的內部管理也頻頻出現問題,而這種現象早在上市公司股權還未劃轉時就已顯現出來。
記者查閱2015年1月10日披露的《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了解,在振興集團尚未完成上市公司收購的股權過戶手續(xù)的時候,上市公司處在原控股股東三九醫(yī)藥與潛在的控股股東振興集團協(xié)議“共管”之下,上市公司收購處在“過渡期”,但是,振興集團已經通過推薦派駐5位董事占據了三九生化董事會多數席位。
雖然此舉有違證監(jiān)會2004年1月份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轉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在過渡期間,收購人原則上不得通過控股股東提議改選上市公司董事會;確有充分理由改選董事會的,來自收購人的董事不得超過董事會三分之一”的規(guī)定,但是,鑒于已是既成事實,且振興集團方面實際行使三九生化的經營管理權,史躍武也已出任三九生化董事長,因此,當時的三九生化實際早已處在振興集團的實際控制之下。
試想一家上市公司領導層的管理就出現違法行為,那么,公司其它部門又會怎么樣呢?從此次ST生化董事會公然將重組更換新重組方的時間搞錯,可見公司的管理混亂程度。
上述ST生化小股東的訴求并非全部,只是記者經過認證后的一部分,而對于ST生化小股東的其它訴求,記者將繼續(xù)整理取證,并進行后續(xù)報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