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03 19:04:08
每經編輯|金冥羽
據央視新聞援引美媒“政客新聞網”報道,今年美國農業(yè)迎來豐收,但美國農民卻普遍情緒低落。根據普渡大學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聯合發(fā)布的農業(yè)經濟晴雨表,美國農民情緒指數在七月和八月連續(xù)下跌。隨著農作物到了收獲時節(jié)卻無法賣出,美國農民越來越悲觀。
“政客新聞網”指出,雖然今年農業(yè)產量創(chuàng)紀錄,但農民可能無處出售農產品,“農民對特朗普(政府)的忠誠即將接受考驗”。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也說,美國今年大豆?jié)M倉、但價格下跌,農民難以維持生計。“美國頭號出口農產品的海外銷售量驟降,給美農造成‘毀滅性’打擊。”
美國農業(yè)從業(yè)者遭“毀滅性打擊”
據中國日報綜合美國媒體報道,如果現在和美國的農業(yè)從業(yè)者聊一聊,他們會說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受到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運營成本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以及市場萎縮等多重因素疊加,給美國農業(yè)及相關產業(yè)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據悉,由于作物價格暴跌,美國農業(yè)從業(yè)者正竭盡全力維持生計,甚至不惜賣掉設備。位于艾奧瓦州草莓鎮(zhèn)(Strawberry Point)的喬爾拖拉機公司今年委托拍賣的農業(yè)機械數量增加了30%,為了維持這些老舊設備的運轉,公司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另一方面,新設備的成本也因關稅在增加。全美最大的農機制造商約翰迪爾公司表示,美國政府對鋼鐵和鋁征收關稅的做法在今年已經讓公司遭受了6億美元的損失。過去兩年來,公司不得不裁員2500人。
盡管特朗普政府曾表示將對農業(yè)從業(yè)者進行補償,承諾將一部分關稅收入補貼給他們。然而,在約翰迪爾公司總部所在的地區(qū),經濟損失已波及整個群體。
美國農業(yè)部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2025年預計將向農民支付逾400億美元補貼,創(chuàng)1933年以來第二高紀錄。這筆接近歷史峰值的補貼資金,將主要源于國會去年12月通過的臨時性災難救助與經濟援助計劃。
美國農民失去數十年心血開拓的市場
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籍眾議院農業(yè)委員會主席格倫·湯普森表示:“(美國)農民正經歷我一生中最為艱難的經濟時期。”他強調援助需求日益迫切,希望今年晚些時候通過農業(yè)支出方案提供部分支持。
議員們雖未明確援助規(guī)模,但表示其將超過特朗普首個任期的230億美元。
據密蘇里大學食品與農業(yè)政策研究所預測,受政府補貼減少及農產品價格低迷影響,2026年美國農業(yè)凈收入可能下降逾300億美元。
農業(yè)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安吉·克雷格將農業(yè)凈收入的減少,歸咎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和經濟政策。
這位明尼蘇達州議員表示:“我們失去了農民數十年心血開拓的市場,而總統(tǒng)仍在持續(xù)發(fā)動貿易戰(zhàn)。政府必須采取行動,終結農業(yè)地區(qū)的混亂局面。”
據此前報道,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在接受采訪時再次發(fā)出警告稱,美國農業(yè)正面臨危機。拉格蘭表示,美國大豆迎來收獲季,但歷來是最大買家的中國卻未下達任何訂單,豆農面臨的“形勢極其嚴峻”。
“天時”輸給“人禍”
普渡大學商業(yè)農業(yè)中心的主任邁克爾·蘭格米爾說:“我認為農民們明白,今年無論如何也不會是好年景。”大豐收的年份卻不是好年景,越臨近收獲季農民卻越悲觀,美國各界普遍認為,是關稅戰(zhàn)造成了這一矛盾。
多家美媒稱,關稅戰(zhàn)對美國農民的傷害是全方位的,從播種到賣糧。美國的農業(yè)機械和化肥大量依賴進口,白宮的關稅戰(zhàn)使得在美國種地的成本大幅上升。美國農業(yè)又非常依賴國際市場,比如大豆出口量占總產量的約一半,關稅戰(zhàn)破壞國際貿易,使美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顯著下降,進而導致農產品價格暴跌。
也就是說,由于關稅戰(zhàn)的破壞性,在收獲創(chuàng)紀錄的農產品之前,美國農民今年的支出先創(chuàng)了紀錄;在收獲農作物之后,美國農民能賣出的價又比之前低。
密蘇里州共和黨眾議員馬克·阿爾福德承認,盡管他選區(qū)內的農民“將擁有歷史上最多的玉米作物之一,但由于投入成本如此之高,而商品價格如此之低,許多農民只是在勉強維持。”
“我們現在時間緊迫,”明尼蘇達州大豆種植者協會主席、家里四代務農的達林·約翰遜(Darin Johnson)焦急萬分:“即使我們最終(與中國)達成協議,也趕不上今年的收獲季了。”約翰遜稱,他們正面臨“大豆過剩”,其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
堪薩斯農民聯盟負責人尼克·萊文多夫斯基告訴當地媒體:“農民正處于崩潰的邊緣,本屆政府卻說,‘再等等吧’。農民沒時間等待。農民需要白宮、美國農業(yè)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國會立即采取行動。”
趁美國打貿易戰(zhàn)坑自己
其他國家免稅搶占市場
往年,美國一度有超過一半的大豆出口中國,但今年5月以來,中方沒有購買過任何美國大豆。英國《經濟學人》查閱了美國可追溯至1998年的官方記錄,發(fā)現這是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中方沒有采購任何美國大豆的情況。
美國大豆協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在2018年之前的7年,美國生產的大豆平均有28%出口到中國,占同期美國大豆出口總量60%。在2023至2024市場年度(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美國向中國出口近2500萬噸大豆,遠超向第二大市場歐盟出口的490萬噸。
白宮犧牲農民利益大打關稅戰(zhàn)的同時,其他農產品出口國則趁機搶占美國的市場份額。2025年7月,巴西出臺政策建立專屬大豆供應鏈,鼓勵農民通過定制品種和流程增加對華出口份額。9月22日,阿根廷宣布大豆、豆粕等農產品出口稅歸零。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30日報道,阿根廷大豆出口訂單9月飆升至7年高位,原因是中國進口商在阿根廷出口稅短期暫停期間購買了數百萬噸大豆,其近期需求的一半以上來自南美。大豆以及豆油和豆粕的出口稅曾分別高達26%和24.5%,如今已降為零,導致宣布的后的短短兩天內銷售額就達到70億美元。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外媒10月3日報道,中國與巴西將首次聯手創(chuàng)建投資基金。彭博社2日引述一份聲明報道稱,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銀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意聯手創(chuàng)建基金,用于投資能源轉型、基礎設施、礦產、農業(yè)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根據聲明,這項新的投資基金將投資巴西債券和股權。巴西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銀行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簽署新設基金合作相關文件。
白宮開出兩張“空頭支票”
美國農民:我們要的是市場
“政客新聞網”稱,美國豆農為此次中國新一輪“停購”所付出的代價尤為沉重,因為他們至今未能完全從特朗普第一任期貿易戰(zhàn)對其進入中國市場的沖擊中恢復過來。當時,中國市場約占美國大豆出口的六成。
報道稱,美國伊利諾伊州、艾奧瓦州、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和印第安納州等中西部大豆主產區(qū),正是共和黨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前的重要政治票倉。
△美國大豆價格走勢圖
“政客新聞網”表示,中方的策略似乎正在奏效,之前大力支持特朗普的農業(yè)游說團體紛紛向白宮抱怨,稱其關稅政策是中國拒絕美國農產品的“罪魁禍首”,農民的抗議也此起彼伏。
為安撫他們,白宮對農民承諾了兩項:在與別國貿易協定中強制他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給本國農民發(fā)補貼。但據“政客新聞網”的分析,這兩條承諾都沒有兌現。
以美國和日本的貿易協議為例,美國要求日本每年從美購買80億美元的農產品,但根據農業(yè)部收集的數據,這一數字甚至低于2020年至2024年期間日本平均每年從美國購買143億美元農產品的水平。先不說協議能執(zhí)行多久,落實多少,就算日本完全照辦,買的也還是比之前沒協議時候少。
農業(yè)補貼同樣成了“空頭支票”。共和黨人試圖在“大而美法案”中以削減美國公民營養(yǎng)補貼為代價,向農民提供600億美元援助,但這些補貼就算能發(fā)出來,也得是下個作物年的事了。
堪薩斯參議員杰瑞·莫蘭直言:“我沒看到有任何證據表明政府有提供直接經濟援助的提議。”他還說,“農民們一直告訴我,他們想要的是市場,而不是補償。我們要市場。”
編輯|金冥羽 杜恒峰
校對|陳旭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網、財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