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丁香婷婷,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天堂国产,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ⅴ影院

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7個準萬億城市的下一步,“抱大腿”還是“當大腿”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0 18:43:16

上周,濟南公布2020年重點任務——承諾今年GDP邁過萬億門檻。與濟南一同“候場”的,還有泉州、東莞、合肥、福州、南通以及西安。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____50044514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各城市2019年統(tǒng)計公報顯示,“上游圈”城市競爭正趨于白熱化,“萬億俱樂部”城市數量達到17個。與此同時,“準萬億俱樂部”城市數量從去年的1個急速擴容至7個。全國范圍內經濟強市的密度大大增加。

上周,濟南公布2020年重點任務——承諾今年GDP邁過萬億門檻。與濟南一同“候場”的,還有泉州、東莞、合肥、福州、南通以及西安(以9000億為限計算)。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zhèn)改革發(fā)展中心研究員,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馮奎曾說,GDP超過萬億,意味著城市的區(qū)域帶動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

新晉城市的崛起,對現有城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對于上海、深圳等城市來說,南通、東莞的加入將進一步提升都市圈的發(fā)展能級,增強其經濟的輻射能力;但同時,青島、南京等城市則可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01

強援

南通+上海,東莞+深圳

進入城市群時代,城市的發(fā)展不能再靠單打獨斗。要參與更大范圍的城市競爭,取決于城市如何有效通過合作配置資源。

去年,長三角、大灣區(qū)兩大國際戰(zhàn)略均有新的動作。與此呼應的是,南通和東莞兩座城市脫穎而出,進入“副一線城市”的候選名單。

兩市的發(fā)展有諸多相似之處。回顧過去十年的GDP變化,在2015年后,兩座城市的增長曲線幾乎重合,而在合作格局上,其與周遭的上海、深圳兩座一線城市相伴而生,分別探索出了各自的合作路徑。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曾指出,討論城市合作,不僅要看中心城市的能級,更重要的是合作另一方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承接人口、產業(yè)輻射。

南通與上海盡管距離相近,但因一江之隔,使合作遠不如經濟基礎更好的蘇州等城市。據同濟大學副教授鈕心毅測算,1.45萬的上??绯峭ㄇ谡咧校瑥奶K州方向到上海的占85%。而南通的僅占約3%。

南通是否需要上海?答案是肯定的。數據顯示,南通30%的高層次人才、40%的創(chuàng)投風投機構從上海引進,50%以上的企業(yè)與上海合作,60%的進出貨物通過上??诎?。

反過來,《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8》顯示,在長三角內部,上海人口前五大來源地中,第一、第二和第五分別是鹽城、南通和泰州,與蘇北協(xié)同發(fā)展的需求十分明顯。

去年,南通建設“上海第三機場”的消息傳出,讓南通提出許久的上海“北大門”形象更為清晰。今年,蘇州、無錫等城市紛紛尋求與南通加強合作。

在不少專家看來,南通的發(fā)展,不僅有望為資源天花板愈加明顯的上海紓困,更重要的是實現資源的“傳導”,連接上海與江蘇中北部、北部地區(qū)的發(fā)展。

如果說在蘇州、無錫等城市面前,南通的作用是上海連接更廣闊區(qū)域的“跳板”,那么,東莞則是深圳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左膀右臂”。

經濟學家張五常曾指出,深圳的經濟發(fā)展“有看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東莞就在隔壁”。在他看來,與其他制造業(yè)城市相比,東莞制造業(yè)的多元化和連接度十分突出,“無數種產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

體現在數據上,東莞與深圳有著頗高的產業(yè)匹配度。自2008年深圳企業(yè)大規(guī)模外遷以來,深圳制造業(yè)產值增長速度連續(xù)7年降低,在2014年甚至出現了零增長。

深圳第二產業(yè)的GDP占比也在2011年后連續(xù)5年下降,低于第三產業(yè)占比。作為產業(yè)的承接方,東莞外貿依存度(進出口貿易總額/GDP)從1995年433.8%的歷史最高峰下降至2018年的162%。

02

上位

濟南+青島,福州+泉州

對于上海、深圳這樣經濟體量已超過2萬億的城市來說,對周邊城市的輻射效應已經十分明顯。但對于剛破萬億的青島和尚在萬億門檻的泉州,面臨濟南、福州的近距離追趕,競爭的意味更為明顯。對于其所在的山東、福建省,則可能是“二選一”的困境。

從兩組城市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在強省會策略下,經濟大市的地位或將不保。

以青島和濟南為例。GDP走勢顯示,去年青島經歷GDP“擠水”,全國城市排名從12跌至16位,而濟南在“吞并”萊蕪后GDP大幅上升,躋身“準萬億俱樂部”的行列,兩市GDP差距在多年拉大后急速收窄。

由于沿海經濟先發(fā)優(yōu)勢,青島各項經濟指標均常年領先濟南。即便在體現區(qū)域輻射能力的指標上,濟南也未能展現出省會城市的角色。

近年來,情況正在發(fā)生逆轉——以本外幣存款余額為例,經過多年“纏斗”,2015年開始,濟南與青島逐漸拉開差距。

資源配置能力增強的背后是城市吸引力的增強。企業(yè)層面,在不久前發(fā)布的《山東專利創(chuàng)新企業(yè)百強(2019)報告》中,濟南以26家首次反超青島的21家,位列榜首;人才層面,根據本土求職平臺齊魯人才網發(fā)布的數據,2019年四個季度濟南人才吸引指數均高于青島。

這與山東省發(fā)展重點的調整不無關系。

城叔發(fā)現,在兩市公布的2020年重點任務中,濟南提到深入實施《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向該定位邁進;而青島卻沒有關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表述。

與2019年之前濟南與青島申報國家中心城市均得到山東省支持不同,青島逐漸失聲,而濟南則一路“高歌猛進”,直至今年初發(fā)布上述行動計劃。

類似的故事也發(fā)生在福州、泉州二市身上。

2018年,福州GDP在多年落后的情況下追平泉州,關于其能否先一步邁入萬億俱樂部的猜想一時不絕于耳。盡管今年兩市經濟格局又回到過去情形,但在諸多方面,福州相較于濟南,有更明顯的強省會基礎。

與濟南、青島相反,在“三駕馬車”上,泉州均落后于福州。泉州的優(yōu)勢幾乎集中在工業(yè)領域——以2018年為例,泉州工業(yè)總產值達1.8萬億,而福州僅9745億,前者為后者的近兩倍。

十年來,泉州第二產業(yè)占GDP比重僅從59.9%下降至58.9%,與此相比,福州已從47.4%下調近7個百分點至40.8%。

盡管工業(yè)撐住了泉州經濟增長,卻難以維持其對福州的優(yōu)勢,原因在于其增加的差距正被其他領域的落后抹平。比如,在消費上,福州對泉州的優(yōu)勢也開啟了逐年上升的步伐。

二者的變化也顯示出經濟大市與省會城市的一種發(fā)展方向——泉州向工業(yè)經濟的方向“一騎絕塵”,而福州則專心修煉服務業(yè)內功,兩者通過分工,避免同質化競爭。而由于服務業(yè)的高附加值,福州或將實現對泉州的反超。

03

合作

合肥+南京

格局重塑不僅限于省內。作為安徽、陜西首次進入準萬億城市的代表,合肥、西安的崛起,或能改變整個區(qū)域的發(fā)展格局。

近段時間,官方布局了一系列動作,均意在加快跨市、跨省合作:

先是中央提出,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而后,在《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中提出,加強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協(xié)同發(fā)展,打造東中部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典范。

換言之,推動合肥與南京合作,將是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一步棋。

但直到去年,競爭仍然是兩市的“關鍵詞”。去年5月,蚌埠同時向合肥、安徽兩個都市圈發(fā)出“入群”的意愿,并在一個月后與南京對接相關事宜。

這無疑將觸動合肥敏感的神經——在此之前,同屬安徽的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均已被劃入南京都市圈范疇。3個月后,蚌埠整體加入合肥都市圈的決定迅速得以通過。

從GDP走勢來看,合肥與南京GDP之比已經從原來的50%迅速縮減到接近70%,在區(qū)域內相對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

但在輻射能力上,合肥仍然遠不如南京——2017年,長三角地區(qū)流入南京人口占比前兩位分別來自馬鞍山與亳州,分別占比15.87%與10.23%,來自安慶的人口以7.30%的占比排名第五;而合肥流入人口第一大來源地是合肥郊縣,第二大來源地安慶,占比僅7.82%。

如今,即將跨越萬億門檻的合肥,是否有足夠的底氣與南京“同臺共舞”?

中國區(qū)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看來,兩座城市在科創(chuàng)發(fā)展上有著相似的定位,能夠為合作增加籌碼。

從數據上看,率先落戶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合肥基礎科研略勝一籌,其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規(guī)劃8個大科學裝置,均高于南京;

而在成果轉化上,卻落后一步——2018年,南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數量達到3126家,一年內凈增1282家;而合肥則僅為2110家,凈增僅444家。

“合肥在量子科技、智能語音等領域的科技成果,主要是在長三角中心城市進行轉化,其中也有一部分在南京。”陳耀說,“其目標是實現就地轉化,但產業(yè)支撐、市場培育等卻不夠匹配。”

他也指出,在城市群的視野下,同屬于兩個城市群的蕪湖、馬鞍山、滁州等市,能夠作為兩市合作的“緩沖帶”,承接雙方的產業(yè)轉移,拉近兩座城市的距離。

而相對獨立的西安,面對的將是整個西部合作的多重利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將其納入合作版圖之中,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的落定,還將為包括西安在內的西部地區(qū)合作帶來新的可能。

城市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無論是攻擂方還是守擂方,都要在變局中孕育新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準萬億 GDP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